关于举办第十届沉积物环境与污染控制研讨会暨202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沉积物环境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的第二轮通知
为加快推进我国沉积物与环境的基础理论研究,促进沉积物污染控制和治理技术的发展,深入交流和研讨关于“沉积物环境”领域的新理论、新方法和新技术,提升我国沉积物环境风险研究和底泥污染治理的研发能力,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联合华东师范大学、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共同主办的“第十届沉积物环境与污染控制研讨会暨202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沉积物环境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”定于2023年12月8-10日在上海举办。
会议将围绕我国海洋、河口、河流、湖泊、水库、沼泽湿地等各类水体的沉积物环境科学及应用技术成果讨论交流,内容设置大会报告、主题分会场、研究生报告、专题培训、特色沙龙、展板交流等。现将会议有关事宜通知如下:
一、组织机构
主办单位:中国环境科学学会、华东师范大学、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
承办单位: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沉积物环境专业委员会、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、地理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、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
协办单位:北京师范大学、厦门大学、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、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、中国海洋大学、清华大学、北京大学、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、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、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、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、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、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、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、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、河海大学、哈尔滨工业大学、同济大学、湖南大学、苏州科技大学、深圳大学高等研究院、西安建筑科技大学、内蒙古大学、山东建筑大学、上海海洋大学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、广州大学、烟台大学、云南大学、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、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、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、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、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、中交集团疏浚技术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、中船重工七〇二研究所、南京中科水治理股份有限公司、浙江省疏浚工程有限公司
二、时间和地点
时间:2023年12月8-10日(8日全天报到)
地点:上海松江开元名都大酒店(上海市松江区人民北路1799号)
三、会议举办形式
(一)大会报告
会议拟邀请两院院士和国内知名专家学者,就我国水体沉积物(包括底泥、底质、泥沙和淤泥等)环境科学及应用技术的研究成果做报告。
(二)专题分会场报告
会议拟围绕沉积物研究的新技术和方法、沉积物环境过程与效应、沉积物环境风险及评价、底泥污染控制与退化底质生态修复、陆海统筹与海岸带沉积物、沉积物与新污染物等方向开设专题分会场报告。
(三)沉积物技术、操作与应用专题培训会
为促进我国沉积物研究技术和设备的自主创新与应用推广,本专场将专题报告与技术培训相结合,围绕沉积物N2O来源同位素辨析技术、沉积物高分辨孔隙水采集技术与装备、沉积物关键物质的分析技术与方法、沉积物污染物高分辨快速获取的原理、方法和设备进行讲解和演示。欢迎沉积物领域的新技术和新设备加入该专题。
(四)特色学术沙龙
会议将针对沉积物和底泥研究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,拟设学术沙龙会场,邀请知名专家前辈进行话题引导和讨论?;岢〔渭诱呖稍谘趺裰髌罩?,畅所欲言,各抒己见,以期达到百花齐放、百家争鸣、各有收获、增进认识的目的。
(五)研究生专场报告
为给予与会的博士生、硕士生有更多实质性交流机会,本次会议将根据研究生的注册情况,开辟研究生专题报告会,欢迎研究生同学踊跃报名。
(六)展板交流
本次会议拟设置学术展板(Poster)区,由展板作者逐一就展板内容(研究目的、方法和结果)进行口头 2 分钟左右的短报告。
四、会议日程
五、会议议题
(1)沉积物研究的新技术和方法
主要包括沉积物采集、处理及其中化学物质和微小生物提取/分离技术;沉积物中营养盐、有毒有害物,以及物理和生物指标的分析方法;沉积物-水和泥-生界面物化过程模拟技术;沉积物污染物信息的原位、高分辨获取技术、装备等。
(2)沉积物环境过程与效应
主要包括河口、海岸和湖泊的多尺度沉积动力过程;沉积物输运对生源要素和污染物分布的影响;沉积物分布时空变化及其环境效应;沉积物-水界面物质(营养物、重金属和有机物等)迁移转化过程;水底边界层物质行为与效应;界面物质交换及内源污染定量化;富营养化、黑臭和浒苔灾害与沉积物关系等。
(3)沉积物环境风险及评价
主要包括沉积物环境基准研究理论与方法;我国不同水体沉积物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;沉积物常见污染物环境暴露与风险评估;沉积物污染判定技术与方法;沉积物环境安全与风险管理等。
(4)底泥污染控制与退化底质生态修复
主要包括底泥污染和底质生境退化机制与成因;底泥修复材料研发与应用;底泥原位物理-化学-生物修复技术与方法;退(劣质)化底质改良与良性生境营造技术;重污染疏浚底泥无害化、资源化利用与处置技术;底泥污染控制、处置效果和生态风险评估等。
(5)陆海统筹与海岸带沉积物
主要包括陆源营养物质输入对海洋沉积物影响评估;海岸带沉积物生态修复;陆海统筹减排增汇与服务双碳战略;海水生态综合养殖等。
(6)沉积物与新污染物
主要包括沉积物新污染物(持久性有机污染物、内分泌干扰物、抗生素、微塑料等)识别与监测技术;沉积物新污染物迁移转化与毒性机理;沉积物新污染物生态环境风险评估;沉积物新污染物治理等。
六、会议报名与注册
(一)会议报名
会议采取在线报名方式,欢迎所有相关领域的专家、技术管理人员、老师和学生等参加,所有参会代表务必在11月30日前扫描会议报名二维码进行报名。
(二)论文摘要和展板征集要求
如有口头报告或展板交流的人员,需提交文章摘要。摘要形式中英文均可,不超过500字,免图表,格式要求请见附件。摘要请按照姓名+单位的格式发送至邮箱CNsediment@163.com,会议将统一出会议摘要集。
展板制作尺寸要求:90cm(宽)*120cm(高)。请按照姓名+单位的格式发送至gyyin@geo.ecnu.edu.cn(华东师范大学 尹国宇副教授,13636562533),并按照尺寸要求自行打印携带至会场张贴。
(三)会议服务费
1.会议服务费标准
会议服务费包含会务、餐饮、会议资料等费用,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统一收取并开具增值税普通发票。住宿统一安排,费用自理。
2.入会申请
请登录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网站www.cxwbhsd.cn在线申请。
(四)缴费
参会代表可通过以下三种方式缴纳会议费:
1.银行汇款
账户名称:中国环境科学学会
开户银行:中国光大银行北京礼士路支行
银行账号:75010188000331250
汇款请备注:2023沉积物+参会代表姓名。汇款完成后,请将汇款底单上传至会议报名系统。
2.会议管理系统缴费
参会代表使用会议管理系统报名时,可选择使用支付宝或微信进行缴费。
3.现场缴费:报到现场可刷银联卡(POS机)缴费。
(五)会议发票
1.电子发票
参会代表报名和缴费成功后,将获得参会二维码,现场核验二维码成功后,将自动获取电子发票。
2.纸质发票
需要纸质发票的参会代表请正确填写发票相关信息,纸质发票将于会议结束后一个月内邮寄。
七、联系方式
1.会议总负责
刘 敏 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教授
2.报告及指南
张 路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研究员
(luzhang@niglas.ac.cn)
郑艳玲 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教授
(15221141518; ylzheng@geo.ecnu.edu.cn)
邬 言 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研究员
(13761643990; ywu@geo.ecnu.edu.cn)
3.研究生报告及会议摘要集
张 雷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副研究员
(13813804919,leizhang@niglas.ac.cn)
刘 成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副研究员
(13913825982,chliu@niglas.ac.cn)
李小飞 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科学研究院 研究员
(18705019578,xfli@sklec.ecnu.edu.cn)
李 晔 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副教授
(18522571656,yli@geo.ecnu.edu.cn)
4.展板报告
尹国宇 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副教授
(13636562533; gyyin@geo.ecnu.edu.cn)
5.会议系统使用及报名查询
联系人:刘 婷、刘效梅
联系方式:010-62210736、82211021
6.赞助及技术展示
联系人:陈会婵、张培胜
联系方式:010-82211021、13683578758
附件:1.会议酒店及交通信息
2.论文摘要格式模板